- 为地域文化注入活力
- 儿童乘车需求增长
- 《吴兴赋》道尽古今事
- 朝阳熠熠 启航未来
- 走进赣地古村
- 走进好客山东
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,饭店不再只是“住一晚”的空间,更是传承文化、展现品牌精神的窗口。在民族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新消费趋势中,越来越多本土酒店品牌正以文化为魂、品质为基,在变革中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,走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品牌振兴之路。
在第十四届中国饭店文化节现场,中国融通旅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徐国华接受央视网专访,分享了民族品牌酒店如何依托文化资产、服务使命和科技手段,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文旅品牌体系。
中国融通旅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徐国华接受央视网专访
提问: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扩大内需和提振消费的战略推进,服务型消费成为新一轮增长点,文旅产业迎来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。尤其在“文化自信”持续增强的时代背景下,如何将中国文化内核与现代消费场景相融合,成为众多民族品牌探索的重要方向。在您看来,打造具备中国特色、文化辨识度和国际竞争力的文旅品牌,中国酒店品牌培育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分别是哪些方面?
徐国华:文化自信是民族品牌崛起的根基,融通旅发旗下酒店在民族品牌打造上,具有天然的优势。融通旅发酒店大多历史悠久,成立时间50年以上的有20多家,部分酒店多次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,见证了重大历史进程。在打造文旅品牌上,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。一是挖掘文化基因,通过改造让老酒店焕发生机。在酒店的整修改造过程中,在不破坏建筑原结构基础上,尽可能地保留既有建筑的历史风貌,实现“新”与“旧”的有机结合,为老酒店增添现代科技的清醒与活力,让历史的痕迹在科技的守护下得以延续。二是讲好文化故事,将传承与经营有机融合。如重庆红楼宾馆,曾作为苏联专家高级公寓、军队高级招待所,接待过毛主席、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,通过整修改造,打造“红色文化”主题酒店。如南京中央饭店,始建于1927年,为民国时期欧式建筑风格的高档饭店,2006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,保留其历史风貌,打造“民国文化”主题酒店。还有北京赵家楼饭店,舟山碧海山庄等酒店的焕新改造,通过打造文化主题场景,讲好历史文化故事,将历史文化赋能酒店经营,同时也通过酒店经营,传承历史文化,二者相辅相成,将历史文化内核与现代消费场景相融合。
提问:事实上,民族文旅品牌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提供者,更承担着传承文化、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。作为聚焦为军惠军为首责的国央企单位,融通旅发经过5年多实践,不仅是总资产规模和房间数名列前茅,各项营收指标也位居行业前列并且每年实现稳步增长,能否简要介绍下融通旅发快速发展的主要经验,如何顺应大趋势,把握做好服务保障和市场化运营之间的平衡点?以及未来从资源型逐步向价值型的国资酒店品牌之路(十五五)的市场发力点?
徐国华:融通旅发始终牢记“姓军为军、姓党为民”的双重使命,坚定践行“国之大者”,经营管理品效齐升,焕新改造形成规模。在为军服务上,我们下调为军定价、细化餐饮优惠、组建为军管家,既是不断加大为军服务力度,增强军人的荣誉感、获得感,也是在积极营销推广,军人军属出门首选融旅饭店的态势和口碑基本形成。在经营管理上,一是做好标准建设。建立“融悦庭”品牌标准,推行“建营分离”整修改造模式,实现接收、改造、筹开的良性循环。二是加速酒店开业。今年计划新完工25个酒店项目,新增客房3200余间,不断加强保障能力,提升品牌影响力。三是创新驱动收益。推行“轻重分离”,完善管理架构,输出标准体系;打造融旅特色餐饮品牌,拓展产品结构。“十五五”期间,将进一步推进全服务标志性酒店投资建设,同时加快培育打造康养产品线,不断丰富产品谱系,提升竞争力。
提问:本届文化节的主题是“新消费、新场景、新动能”。目前,消费升级和新动能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,对于央企酒店集团而言,如何顺应市场变化,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,推动产业新动能的形成,是一项重要任务。您认为央企酒店集团在应对消费升级、推动产业新动能方面有哪些策略和举措?
徐国华:面对新消费浪潮,融通旅发将在数智化、绿色化方面,加大投资建设力度,打造新消费场景。数智化方面,研究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方面在酒店消费场景的应用,推动数智化场景落地,通过业务在线化、数据数字化、运营智能化,赋能门店经营、提高运转效率、增强客户体验。绿色化方面,融通旅发在中国饭店协会的支持下,今年计划再创绿20家酒店,进一步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,提升能源使用效率,宣传绿色环保理念,借助绿色化打破传统生产力的发展瓶颈,实现对生态环境保护、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。今年还计划打造“智绿酒店”样板店,融合数智化科技手段与绿色化环保理念,推出“智绿酒店”建设标准,并推广至旗下酒店,有效减控经营成本,提升经济效益,同时带来积极的社会和生态影响。